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说 “请 ”比说魔法更有策略

2024-06-07 10:49:24 131

 

关键要点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用“请”一词并不总是表示尊重或礼貌。
  • 在研究中,“请”一词的使用率仅有 7%,主要是在需要克服不友好的互动环境时。
  •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社会行为和规范流程中的礼貌。

 

到了幼儿园年龄,大多数孩子都被教导“请”是一个神奇的词。“请”是一种礼貌的表达,表现出礼貌和尊重,将潜在的需求变成一个请求,而这个请求会神奇地得到满足。

 

但一项关于人们相互提出请求的方式的新研究表明,“请”可能不是万能的礼貌标志,而是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战略工具,用于处理家人、朋友甚至同事之间的摩擦或障碍。

 

该项研究发表在《社会心理学季刊》上,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会学家团队撰写研究表明,人们说“请”的次数比预期的要少得多,而且大多是在他们预期会得到“不”的回答时才会说。

 

无论是递黄油还是开车送某人去机场,当陌生人之间知道对方很可能不愿意(要么是因为他们已经拒绝过,要么是因为他们正忙着做其他事情)时,他们都会互相说“请”来使请求更甜蜜。

 

研究结果表明,应该减少教授规定性的“一刀切”原则的精力,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对具体情况保持敏感。

 

“任何通用规则,比如说‘请’和‘谢谢’,都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而且可能并不总是表示尊重或礼貌,”社会学研究生、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德鲁·查尔方 (Andrew Chalfoun) 说。“它也可能不是很有效。”

 

在特定情况下说“请”甚至可能会有害。

 

查尔方说:“在错误的语境中,说‘请’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咄咄逼人,或者怀疑别人是否愿意提供帮助。”

 

在本次研究中,查尔方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会学家乔瓦尼·罗西与坦尼娅·斯蒂弗斯考虑了 17 个小时的谈话中观察到的词语、面部表情和行为,这些谈话大多是非正式的,自然发生的,被录制下来记录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视频中,其中也有少数涉及陌生人的交流。在之前的研究中,摄像机已在参与者的同意下安装在家庭、工作场所和室外区域。谈话发生在日常活动中,涉及各种场合,如吃饭、玩“卡坦岛”等棋盘游戏、在美发店理发、准备食物和在零售店的后屋。谈话是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和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不同年龄段的英式和美式英语使用者之间的面对面谈话。这项研究不包括业务请求,例如顾客在餐厅订餐。他们也不包括书面或电话请求。

 

在视频记录的互动中观察到的超过一千次不同的“请求尝试”中,“请”只被使用了 69 次,占 7%,主要是在有预见到的障碍需要克服时,而不是因为感觉到的从属关系、需要尊重、性别差异或请求的相对大小。

 

大约一半的情况下,当有人用“请”请求某事时,是因为他们所称呼的人已经表示他们不愿意按要求行事或之前拒绝过。例如,一位女士在多次请求被忽视后,用“请”要求她的配偶坐在餐桌旁。

 

另外三分之一的情况是,对方正在做与要求不相符的事情,也就是说,正在做其他事情。例如,一名男子在要求其配偶做汤时使用了“请”一词,因为他知道配偶正忙着洗婴儿奶瓶。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类似情况下,儿童说“请”的频率与成人差不多。在研究人员观察的视频中,一名青少年用“请”要求母亲给她买一件裙子,因为她之前拒绝过类似的要求,所以她以为母亲会拒绝。之前拒绝过母亲的证据是,母亲在说完“请”之后的回答是:“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每个社区都有明确的规范来定义什么是礼貌或尊重的行为,例如教给孩子或新来者的行为,”查尔方说。“我们感兴趣的是了解这些规范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遵守,或者还有其他更隐性的规范可以更好地解释人们的行为。”

 

通过观察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小组希望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模型,以了解社会行为背后的动态。

 

原文链接:https://newsroom.ucla.edu/releases/when-saying-please-is-more-strategic-than-magic

400-000-0000 扫描微信
0.216003s